重慶第4號市級總河長令發布后,涪陵聞令而動、領命擔當,緊緊圍繞4號總河長令確立的目標任務,聚力推進巡河護水、查河治水、管河理水,全面落實河長制,努力實現河庫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”。
同向實查河
吹響“護水”沖鋒號
河長帶頭查。涪陵區各級河長當好河流管理保護的領隊,進一步落實常態化巡河制度。著眼流域范圍內全部涉水要素,實現河長巡河由點到線再到面,向全流域延伸,把排查問題、解決問題作為河長履職首要任務。2022年,涪陵區委書記、區長兩位總河長率先垂范、親自推動,帶頭排查流域“三排”“三亂”“三率”等問題,示范帶動各級河長堅持問題導向巡河30747次,協調處置并督促涉河問題整改633件,一批熱點、難點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。
行業牽頭查。區級河長制責任單位和有關部門立足行業抓好河流治理保護,加大突擊檢查、流動排查、暗訪巡查的力度,強化行政執法,完善聯動協作機制,開展聯合執法,嚴厲打擊涉水涉河違法行為,做到了發現一起、嚴懲一起、曝光一起。
聚焦重點查。各鄉鎮街道重點對支流開展系統排查,并向農村小微水體拓展,對污染追根溯源。區級部門協同推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、烏江岸線亂占亂建專項整治,對區內農村黑臭水體開展再排查再整治,切實提升查河實效。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“垃圾河”“臟水河”,以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”面貌使轄區的水域環境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2022年度共排查“三實”問題12件,完成整改12件。
同心實治河
打好“潔水”攻堅戰
深入實施“一河一策”。新建農村居民點生活污水治理設施28個、農村污水管網10公里。治理農村黑臭水體3個,開展12條重點次級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。實施涪陵化工搬遷后岸線生態修復,完成“兩岸青山·千里林帶”工程項目營造林3.1萬畝,治理水土流失9.5平方千米。
大力開展城鎮生活污水治理。目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出水穩定在一級A標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8%以上,城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7%以上,城市生活污水達標排放率達100%。
統籌推進農村河流綜合整治。實施13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,新建農村居民點生活污水治理設施28個、農村污水管網10公里。建成水生態環境智能化監控系統工程,覆蓋“萬人千噸”水源地、園區及城鎮污水處理廠、沿江排污口等100個重點監管對象,實現長江、烏江及重點次級河流24小時在線監控。完成25個涉農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,治理農村黑臭水體3個。
依法整治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。委托第三方完成248個疑似礙洪遙感圖斑現場復核,其中水利部交辦236處,長江委河長辦交辦12處,涉及22個鄉鎮街道和14條河流。持續推進河道“清四亂”常態化規范化,2022年共排查“四亂”問題11處,整改完成11處,整改率100%。
同聲實管河
共奏“和水”交響曲
率先實施河流分級管理。結合河流自身規模、流經范圍及重要性,將全區河流劃分為區級河流、鄉鎮河流和村級河流三個層次,重新予以復核登記,重新明確管理職責。
傾力開展岸線專項整治。在區總河長的關心督導下,及時開展了烏江岸線亂占亂建專項整治行動。拆除荔枝街道烏江村涉河違建4戶,拆除挑空平臺1230平方米,圍欄500米,整理堡坎390立方米,拆除后整改覆土復綠2000余平方米。整個拆除作業秩序井然、有條不紊。河岸面貌煥然一新,河岸環境有效改善,喜獲沿江村民一致好評。
統籌推動智慧河長建設。完善“智慧河長”信息系統平臺,搭建規劃自然資源、生態環境、住房城鄉建設、水利、農業農村等部門涉河涉污數據資源共建共享機制,運用衛星遙感、無人機、物聯網等先進技術,更好地服務河長制的決策、管理和監督。目前,“智慧河長”項目一期已建設完畢。
不斷提升“河長+”體系功效。充分發揮“河長+警長”“河長+檢察長”作用,健全落實公益訴訟、線索移交、數據共享等協作機制。積極發揮工會、共青團、婦聯等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作用,壯大河小青、巾幗河長隊伍。
持續強化跨界河流聯防聯控。與長壽區、武隆區、豐都縣河長辦簽訂了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,建立和落實信息共享、協同管理、聯合巡查、聯席會議、聯合執法等制度。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、聯合暗訪督查,持續推進跨界河流污水“三排”、河道“四亂”專項整治行動,強化跨界河流聯合治理。(記者 洪俊)